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給台灣教育的一點建議

台灣大學生的廉價,是很容易解釋的:供應變多,需求不變,價格自然降低。
加上大陸市場逐年開放,人才的供應是急速增加,當然跟台灣廠商陸續到大陸及其他國家設廠有關。
台商到台灣,可以說是硬將人力市場的需求大幅外移,在台灣的需求降低,台灣大學生變得更加廉價。
在這樣的變動中,台灣的高中之後的教育機構要如何能夠保持及保證學生未來的職場表現及收入呢?
這樣的問題是值得好好深思的,就如市場需要政府維持社會的穩定才能夠持續成長。試想,一個商業機構,若無政府的保障,如何能深信努力能夠換來利益呢?
大專以上的教育機構,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職業培訓場所,這裡培訓出來的員工也將會左右台灣未來幾十年的的發展。台灣政府應該提出具體的政策並且確實的實施,才能夠讓台灣在未來有實力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並進。
我想提出我粗淺的幾個建議。

讓教育機構與企業合作

台灣大學的爛,是衆所皆知。我自己雖然沒有在台灣接受過高中以後的教育,但是我曾經陪同學到台灣的大學見習幾天。我參加的是觀光系。大概的情況是這樣,在課堂上看不到任何一個人對於上課的內容有任何熱情,沒錯,一個人都沒有。上課除了教授的教課,聽到的就是同學拿出無關緊要的話題跟教授喇賽。有天晚上有一堂關於餐飲的課,唯一發問就是:『為甚之前我們到某某處吃生蚵,會落屎?』每個人去上課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學校討論下課後去哪裡玩。
其他還有很多,我就不多說。
台灣的大學教育由於太普及,學校對於教育的品質不管理,學生也不在意,畢業生的素質當然變差。這不能單單怪學校或學生,這是兩方面的放縱。
如何讓畢業生的品質進步,我主觀的解決方式,就是製造動機。
學校都是處於被動狀態,如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或是需要,就無須努力進步,學生嘛,印象不太壞就讓他及格。學校沒有進步的動機。
如果能夠製造出動機,那學校就會置其於主動的角色。
學校應該邀請企業與其合作,先主動的鞭策教育品質,計劃性得提供企業人才。如果少數的學校能夠這樣作,也會帶起其他學校的跟進。學生最後的成績單,應該由企業來給。企業可以自由的篩選需要的人才,在現實的考量之下,能夠確實提供優質教育的學校,必能夠得到更多的青睞。能夠得到青睞的學校,將可以招攬更多學生,同時可以提供台灣企業更多的人力資源。一定要讓台灣的大學有這樣的競爭,才能改變大學生因為過量而變得不值錢的窘境。

大學不應該被視為完全為了營利的團體,但是,利益是推動整個社會的手。我老爸跟我說,『錢不是萬能,但是它很好用。』學校要為社會先帶來福利,才有資格說理想。
大學不應該只是個玩樂交友的地方,而是提供學生能在畢業之後能夠有就職能力以及豐富的人生觀。如果部份學校能夠落實這樣的作法,我相信必能夠讓整個不被看好的大學教育翻盤。
台灣的大學啊,趕快把你的大學生賣出去吧,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台灣的企業啊,趁現再大學生便宜的時候,趕快來買能為你賺錢的畢業生吧。
台灣的大學生啊,讓他們看看你們的魄力吧。

沒有留言: